• 祖國能有今天的強大,請記住他們


    從1931年9月18日打響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到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新中國成立,在這幾十年的歷史長流中,無數革命前輩爲了新中國的成立浴血奮戰,而如今這些在世的老兵已不足萬人。在享受每一個因他們的付出纔有的節日時,我們都應該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禮。 圖爲88歲的回民老兵蘭兆發,1945年參加八路軍


    張正恩,1942年5月,他以一個放牛娃的身份加入了東北抗日聯軍。1943年冬,東北抗聯爲保存實力,組織11個陸軍1000多人從烏蘇裏江上步行到達的蘇聯。在蘇聯他們蟄伏3年,3年後他們在東北再次出現時每個人都會跳傘、爆破、電訊等技能,單兵作戰能力遠超日軍。他們成爲了中國最早的“特種兵”。在反攻東北時,他們勇打頭陣,也正是在那次戰爭中,張正恩榮立了一等功

    潘長泰,1945年參軍,1952年復員。先後參加過南麻戰役、濟南戰役、淮海戰役、渡江戰役及建國初的剿匪戰,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。入伍前他曾許下諾言,如果能活着回來,他會用下半生爲無名烈士守墓。1952年退伍後,他信守諾言,爲無名烈士守墓40年。


    劉興義,1942年參軍,是西北野戰軍(其前身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)騎兵師二師四團的一名騎兵。在他當兵前,他的二哥已經在戰爭中犧牲,在他當兵後,他的弟弟也像他一樣參加了部隊。在長達10年的參軍中,他多次受傷,曾經長達7天時間沒有吃東西。在大大小小數百次戰鬥中,兩次立功,獲得勳章兩枚。

    賈明舉,1923年12月出生,1940年從軍當了一名輕機槍手,隨部隊在河南及山東棗莊一帶作戰。棗莊會戰中,他們殲滅了日軍一箇中隊。作爲輕機槍手,賈明舉從1940年到1953年,經歷過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、抗美援朝戰爭;參加過長衡會戰、淮陰保衛戰、渡江戰役、淮海戰役等,曾立過兩個二等功,兩個三等功,三個四等功。

    1917年9月生,1934年奔赴南京報名參軍並接受軍訓,後被編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一團一營一連。2015年國家公祭日時,他來到南京,他說“南京是我的生死關,我在這裏九死一生。”78年前,他帶領着一個排的戰友守衛南京光華門,初戰告捷,但撤退時遇上日軍攻擊,戰友幾乎全部犧牲。


    張天祥,1922年出生,1938年4月他瞞着家人偷偷參加了紅軍,之後被改編爲八路軍。1939年冬至1940年春,胡宗南部隊進攻陝甘寧邊區時,三八五旅在藺家園和國民黨部隊發生戰鬥,張天祥左眼被彈片擊中,被戰友擡到老鄉家進行了包紮治療,從此留下終身殘疾。

    熊壽明,在戰火滔滔的年代他報考黃埔軍校,成爲黃埔第十四期的學生。1939年,熊壽明畢業後直接奔赴崑崙關,任國民革命軍46軍170師參謀處見習官,隨部隊轉進武鳴高峯坳——扼守南寧的天險要地。在和日軍爲期半個月的高峯坳爭奪戰中,僅靠步槍對戰日軍的飛機和大炮,經過浴血奮戰,終於贏得勝利。父親去世時,他還在一線打仗,正因爲如此,他沒有看到父親最後一面。他說:“我和日本法西斯的國仇家恨永遠不能忘記!”

    試點

    桂ICP備16004735號-4